主題故事

連接海與都城的若狹古道文化遺產群 御食國若狹與鯖街道

  若狹地區自古代起作為「御食國」,將鹽與海產等豐富食材運往都城,支撐起皇室的餐桌與民眾的飲食文化。
  同時,它也是連結亞洲大陸的水路與通往都城的陸路兩者相連處的最大據點,在自古與都城往來的歷史中,街道沿線的港口、城下町(圍繞城郭發展的都市)、宿場町(驛站村鎮)繁榮一時。因人來人往而傳入的祭典、藝能、佛教文化,也從街道沿線廣為傳向農漁村,發展出獨自的文化。
  現在被稱為「鯖街道」的這些街道群沿線,迄今仍保存著往昔熱鬧一時的街景、豐富的自然,以及不斷傳承至今的美食與祭典等各種文化。

  面日本海、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若狹是曾經將海產與鹽等豐富食材送往都城,供應朝廷飲食的「御食國」之一。在御食國時代以後也繼續將「若狹美物」運往京都,支撐起京都的飲食文化。這些連接起若狹與都城的道路群,現在被稱為「鯖街道」,除了食材以外也是傳遞各種物資與傳統文化的交流之路。由於供應朝廷與貴族而開啟了與都城的交流,透過「鯖街道」的人來人往,結合市民生活,於沿途形成日本全國亦屬罕見的,由神社、寺廟、城鎮景觀、民俗文化財產等構成的密集又多元的古道文化遺產群。
  沿「鯖街道」追溯,就可實際感受自古至今延續1500年的古道歷史,與這裡的人們守護與傳承傳統的努力。

針畑路線

鯖街道最古老的歷史景觀

  相對於物流量最大的若狹街道,由古代若狹國府所在地「遠敷地區」翻越針畑山隘、經過朽木(滋賀縣西部山區一帶的地名)抵達京都鞍馬口或大原口的針畑路線,雖然路程相當險峻,但由於在所有鯖街道中距離最短,故行人來往相當頻繁。
  若狹人背起抹上一層薄鹽的鯖魚,唸著「京都雖遠也不過十八里(72公里)」腳程迅速地穿越急峻的山隘。生長著大片山毛櫸樹林、位於福滋縣界附近「上根來地區」的山中,被過去往來山隘的人們深深踏凹的山道不斷綿延,殘留於山道上的堆石井或地藏等古蹟,散發出濃濃的古道風情。
  這條路線上,還傳承著越過山隘降臨若狹的兄弟神——海彥、山彥之傳說,被認為是「最古老的鯖街道」。先翻越山隘抵達若狹的弟神,被祀奉於街道上的「若狹彥神社」。迄今依然存在的「送水儀式」,據說是源自遠敷神明在東大寺二月堂創建時將若狹的水送到奈良的傳說。街道沿線除了舉行送水儀式的若狹神宮寺以外,還有若狹國分寺、多田寺、明通寺等諸多創建於古代、受天皇或貴族庇護的古刹、佛像,形成與奈良、京都深度相關的歷史景觀。

示範課程

通常路線位置午餐信息
1若狹神宮寺
↓
↓
2明通寺
↓
↓
3白石神社、鵜之瀨
  • 若狹街道
  • 鯖街道的起點
  • 針畑路線
  • 擴展至若狹各個角落的鯖街道交流文化
若狹街道 鯖街道的起點
針畑路線 擴展至若狹各個角落的鯖街道交流文化

小濱市・若狹町日本遺產活用推進協議會福井縣, 小濱市, 若狹町

Copyright© 小濱市・若狹町日本遺產活用推進協議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