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連接海與都城的若狹古道文化遺產群 御食國若狹與鯖街道

  若狹地區自古代起作為「御食國」,將鹽與海產等豐富食材運往都城,支撐起皇室的餐桌與民眾的飲食文化。
  同時,它也是連結亞洲大陸的水路與通往都城的陸路兩者相連處的最大據點,在自古與都城往來的歷史中,街道沿線的港口、城下町(圍繞城郭發展的都市)、宿場町(驛站村鎮)繁榮一時。因人來人往而傳入的祭典、藝能、佛教文化,也從街道沿線廣為傳向農漁村,發展出獨自的文化。
  現在被稱為「鯖街道」的這些街道群沿線,迄今仍保存著往昔熱鬧一時的街景、豐富的自然,以及不斷傳承至今的美食與祭典等各種文化。

  面日本海、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若狹是曾經將海產與鹽等豐富食材送往都城,供應朝廷飲食的「御食國」之一。在御食國時代以後也繼續將「若狹美物」運往京都,支撐起京都的飲食文化。這些連接起若狹與都城的道路群,現在被稱為「鯖街道」,除了食材以外也是傳遞各種物資與傳統文化的交流之路。由於供應朝廷與貴族而開啟了與都城的交流,透過「鯖街道」的人來人往,結合市民生活,於沿途形成日本全國亦屬罕見的,由神社、寺廟、城鎮景觀、民俗文化財產等構成的密集又多元的古道文化遺產群。
  沿「鯖街道」追溯,就可實際感受自古至今延續1500年的古道歷史,與這裡的人們守護與傳承傳統的努力。

擴展至若狹各個角落的鯖街道交流文化

傳承都城祭典與傳統的聚落

  在小濱港發展起以前作為商埠繁榮過的「氣山地區(位於三方五湖畔)」與若狹街道連接起的丹後街道,以及從自古以來海運業與漁業便相當興盛的「田烏地區」通往若狹街道的鳥羽谷路線,都是中世時代的交通要道。來自諸國的物資或若狹灣、三方五湖的水產品經由熊川,由此送往都城。以田烏為首的若狹各水岸,為了長期保存及食用鯖魚等豐富海產,發展出「米糠醃魚米糠鯖漬(へしこ)」、「熟鯖壽司(發酵壽司)」等加工技術。這些技術孕育於街道歷史中,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流傳至今。
  這些街道沿線上的聚落,流傳著「王之舞」、「六齋念佛」等諸多由都城傳入的民俗活動,分別被加上各聚落的特色,傳承至今。王之舞多在4月上旬至5月期間舉辦,是人們熟悉的若狹春天的風物詩。
  在由小濱沿南川南下至京都的周山街道的沿線聚落從小濱沿南川往正南至京都的一條路線叫作「周山街道」,這條道路也是所謂的「鯖街道」之一。沿途的有些村落會舉行以京都的愛宕信仰為起源的祭火儀式「松舉」。接二連三投出的火把,象徵著若狹夏天的結束。
  因為與都城的交流而傳入、後來在若狹廣為流傳的民俗活動,現今仍在四季不斷舉行,形成若狹地區獨特的歷史景觀。

  • 若狹街道
  • 鯖街道的起點
  • 針畑路線
  • 擴展至若狹各個角落的鯖街道交流文化
若狹街道 鯖街道的起點
針畑路線 擴展至若狹各個角落的鯖街道交流文化

小濱市・若狹町日本遺產活用推進協議會福井縣, 小濱市, 若狹町

Copyright© 小濱市・若狹町日本遺產活用推進協議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