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財產資訊

三方五湖

紀念物(名勝) / 若狹町

  國家名勝三方五湖由三方湖、水月湖、菅湖、久久子湖、日向湖這5座湖,以及包含其周邊區域、常神半島在內的臨若狹灣海岸部分構成。與海相通的日向湖岸的日向地區,以及常神半島的遊子、小川、神子、常神的各地區,在鎌倉時代便盛行漁業、製鹽業與海運業,在海產物流上握有巨大影響力。鯛魚、沙丁魚、鮑魚等海產做為「若狹美物」,由這些海邊地區經由丹後街道、若狹街道送至都城。
  此外,在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小濱開發成港口以前,久久子湖附近曾有日本海航路的重要港口「氣山津」。在這裡上岸的物資,經由若狹街道、熊川送至京都。
  江戶時代初期,三方五湖的鰻魚被稱為「若州鰻魚」,在京都受到珍視。根據江戶時代後期的記錄表示,當時在熊川到京都途中運用了沿路宿場(驛站)的水箱,達成把活鰻魚一路運到京都的劃時代物流體制。

  三方五湖的原型誕生於約20萬年前。受地殻與氣候變動影響而成為今日樣貌,據信乃1500年前左右之事。5座湖以運河或隧道相連,但彼此鹽分濃度依海水混合度而異,三方湖為淡水湖,水月湖、菅湖、久久子湖為半鹹湖,日向湖則為海水湖。因此,棲息的魚類也略有不同。此外,五湖也是知名的候鳥越冬地,可欣賞到以鴨科為中心的許多冬候鳥,再加上跟隨這些鳥類每年飛來的國家天然紀念物「虎頭海鵰」。除此之外,這裡做為「白尾海鵰」越冬地的最南端,也相當知名。遊客可由湖上遊船或散步道、彩虹之道收費道路等處,在一年四季欣賞自然豐富的三方五湖美景。常神半島大音家族收藏的古文書(神子),是記載著各海邊地區由平安時代後期至明治時代狀況的地方文書(縣指定文化財產)。三方五湖的最大湖「水月湖」湖底,有長達7萬年的湖底沉積物(1年形成1層,相當於湖的年輪),其研究資料被做為地質學年代的世界標準使用。

Photo1

Photo2

Photo3


小濱市・若狹町日本遺產活用推進協議會福井縣, 小濱市, 若狹町

Copyright© 小濱市・若狹町日本遺產活用推進協議會 All Rights Reserved.